四川森林消防总队奋战川西高原 有效保护当地的原始森林安全

2021-08-12

“我还是从前那个少年、没有一丝丝改变……”从凉山州木里火场返回,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消防员们听着欢快的歌曲,乘车670公里返回到大队营区,接过庆贺的鲜花,洗净了疲惫与污垢,换上了崭新的火焰蓝作训服,从山林“野人”,变回了一个个帅气的少年。


蜀道难,难于上青天。这是四川地区山高坡陡、地势险峻自然特点的真实写照,其中最险最陡的地区,莫过于川西高原。


从3月29日起,四川森林消防总队特勤大队152名指战员在总队前进指挥所带领下,在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大凉山木里县鏖战了十天九夜,竭尽全力消灭了最重要的南北火线两个火头,保护了当地的原始森林。


“山里通”在主场栽了跟头


经过15个小时星夜兼程,长途机动到达项脚乡火场。3月30日凌晨5点,大队按照总队安排,拉开了灭火作战帷幕。


全体指战员斗志昂扬,都希望用实际行动缅怀3·30英烈。在开设了一天隔离带后,天色渐暗,并伴有阵风,形势危险,大队立即组织有序撤离。


“小心地滑!”一中队实习消防员谭仁之听到队友提醒后,小心翼翼踩着露出的石块横渡溪流,行至一半,他脚底一滑,身体摔入水中,虽然身旁的队友及时抓住了他,但水中尖锐的石头还是划破了他的小腿、顿时血流不止,随队卫生员蔡兴林立即对其伤口进行止血包扎。


“他是在这个地方摔的第6个了。”远处喊话提醒他的,是中队二级消防士沙文武。沙文武出生在木里,在山里跑了10多年,但是项脚乡这个地方实在太难走了,今天在这个河沟,他自己也栽了跟头。


50公里的路程,车开了6个小时


4月2日,南线火场被成功扑灭,总队命令特勤大队立即转场白碉乡火场。打开手机地图,一查地图,只有50公里,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:终于不用再长时间坐车了。


当驾驶员输入目的地点导航后,发出疑问:“什么,50公里竟然需要4个多小时?”“应该是软件出了问题了吧。”大家一致认为。



出发后,来到坑坑洼洼,仅同车宽的乡道后,大家意识到,导航软件应该没有错。途中,车队翻过了海拔4095米的巍峨高山,途经了积雪覆盖的危险路段,穿越了滚石倒木危险地段,从晴空万里开到星空璀璨,50公里,开了接近6个小时。


“这么烂的路还是第一次开,希望火灭后不要原路返回。”有8年山路驾龄的驾驶员马哲下车后,把手上的汗在裤腿上蹭了蹭。


从望山兴叹到绝壁攀援


不比不知道,一比吓一跳。当队伍到达白碉乡火场时,接近60度的大陡坡和悬崖峭壁映入眼帘,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,“难怪没看见猴子、野兔之类的小动物,估计他们都爬不上去吧!”


但火势危急,据当地群众介绍,林火一旦继续向北蔓延,那将完全失控。队员们意识到望而却步只能贻误战机,只有敢上刀山才有可能扼杀火头。


4月6日,到了攻坚决战时刻,根据总队任务部署,大队负责火场东线北侧,全体指战员提振精神,12台水泵运转声响彻山谷,数千米的消防管带如一条水龙盘踞在山间。


水龙过处,火灭烟消,经过指战员一上午奋力攻坚,260余处火星烟点被消灭殆尽。中午12时许,按照既定计划大队下达回撤命令,消防员们欢欣雀跃,准备下山。


“山顶处还有一个巨大烟点。”天空中突然传来前进指挥所无人机喊话,“山顶有一根直径80厘米倒木在一片竹林边缘”。由于倒木在山顶,还需要从山沟底部拿一台25斤的水泵和两筐30斤的管带垂直攀登400米,奋战了八天的消防员早已精疲力竭。


阵风将至,情势危急,大队长张学千立即下令“一中队立即组织党员突击队运送水泵和管带”命令下达,应者云集“一班张良”“二班何志宏蔡文生”“三班裴乐”“八班蔡兴林、马波”“九班侯正超”。


当地村民徒手需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,突击队员为了节省时间,绝壁攀援、直奔目标,只用了二十多分钟,就将装备送至海拔3000米的目的地。


“各水泵启动”“加压”,随着中队长唐天钧一声令下,水龙准确扑向倒木火点。


半小时后,战斗结束,人员回撤下山。俗话说,上山容易下山难。70度的陡坡队员们上山时需要手脚并用,下山时手脚早已没了力气力,每个人几乎都是用屁股坐地滑行,才勉强撤下陡坡。


回撤途中,四级消防士龙光成看到33岁的何知宏背着20斤的水泵油箱颤颤巍巍走在前面,之前的突击队运送水泵似乎透支了何知宏的体力,龙光成忍不住想去帮忙“何班长,我帮你背会儿吧”“追到我就给你背”,何知宏步伐坚定向集结地走去!


“我瘦了5斤!”“我瘦了7斤!”从木里火场返回的小伙子们在量完体重后炸开了锅,“我的天!这十天打火我瘦了10斤,之前每天跑5公里坚持了一个月,也才减了3斤多,下次打火我一定还要去!”一中队驾驶员唐陆玖笑着说。


(源:封面新闻